這些年時間,華國的各行各業發展壯大的速度都相當快。
八十年代的時候,什么都缺的情況到了九十年代開始消失。
反而市場開始進入到一個激烈競爭的時期。
比如說電視機產業。
在今年,進口彩電的關稅由32%下降至23%,國產彩電如果不進行降價,將會在市場上面毫無競爭力可言。
此時,有太多迷信外國品牌的人。
國產品牌唯一的優勢就是價格!
至于說卷質量和技術,現在國產品牌并沒有優勢。
長虹是打響彩電降價第一槍的企業,市場占有率猛增至35%,成為第一。
“我建議,成立一家專門的民用空調生產企業。相比起現在市場上的空調,我們在空調技術上面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優勢,相比起小日子的技術也一點不差?!?br/>
發動機技術、變速箱技術和底盤技術對于汽車廠商來講是核心技術,但凡有點追求的車企,都會是想辦法進行自研技術。
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,才真正算自己的。
沒有核心技術的車企,什么都得要從外面購買,那么其造車成本將會極其高的。
按照道理來講,隨著生產量提升,和技術的進步,成本應該是往下降的。
但因為核心零部件全部都是對外采購的,成本是一直都降不下去。
生產得再多,零部件廠商供貨價格不降,成本自然也降不下去。
零部件廠商不降價,就換一家。
理論上可以,但現實是,掌握汽車核心技術的企業就那么多。
選擇范圍很小。
大家都形成了默契,就是吃定你。
而自研技術的企業,隨著生產量的提升,研發成本已經攤薄到幾近于無的程度。
就純粹的生產成本!
產品成本降到了極其低的程度,自然就敢降價來搶市場。
在這個時候,形成將新技術用到高端車型,高端車型賣高價。